储能规模化发展趋势强劲,ESIE2023储能展会盛大开幕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4月7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隆重开幕。ESIE2023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联合主办。本届峰会以“共谋电力新机制,共创储能新时代”为主题,沿袭会、展、赛“3+N”融合互动的形式:
通过峰会论坛汇聚政府机构、储能企业、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系统集成商、能源服务商、储能技术及设备供应商等各界精英,共同探讨储能未来趋势;
通过展览集中展示储能技术在上中下全产业链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通过创新大赛发掘前瞻性技术和创新性商业模式,展现行业顶尖水平,鼓励企业攀登储能高峰。
ESIE2023为期三天,旨在为行业提供一场信息、智识与机会的盛宴。展览面积突破70000平米,开展第一天,现场已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开幕式线上直播在线观看超100万人次,线下会场更是座无虚席。在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下,预计将有10万人次行业同仁齐聚,共同聆听产业前沿之声,共探产业发展之势,是2023年不容错过的储能产业盛宴。
安全成为储能焦点话题
开幕式现场,大咖云集,来自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民生银行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纷纷发言,畅谈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储能新机制等问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为主持开幕式。
刘为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储能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储能在支撑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将愈发突出。展望未来,传统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也将加速发展,更多的新型储能技术将会走出实验室迈入市场。储能项目建设规模进入跨越式发展,独立共享储能模式将以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方式推动我国电力市场的改革。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史玉波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了以顶层设计文件为引导,以项目管理、调度运用、市场机制、价格和安全管理等专项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向海平认为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加强劲和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三方面的主要特点,同时提出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 向海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在当前,中央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光伏、锂电,包括电化学储能行业呈现了非常红火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新型储能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平衡的情况,例如产业供需错配现象突起,上游资源保障亟待加强,前瞻布局以及创新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等等。下一步,将在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韧性、配套体系四个方面统筹推动新型储能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杨旭东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表示,中国科学院在储能技术研发领域布局全面,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密切,有20余个研究所长期开展有关储能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学科实力在国际上有较突出的影响力,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储能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储热、飞轮、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超导、超级电容等。未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储能领域科研与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支持,为全球的绿色发展、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振宇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郭晓勇认为,当前,储能已成为国际热点研究方向和产业布局重点,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储能产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多种储能技术路线不断突破,政策导向不断改善,储能产业装机量快速增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始终围绕能源和动力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积极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了全价值链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聚焦轻型航空动力、煤炭清洁利用、先进燃气轮机、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以及先进储能系统等方面科研工作。研究所将利用一切资源与条件,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储能联盟和储能事业的发展,支持“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的筹办及系列活动,为国内外储能领域学术界与企业界提供交流共融、共同发展的平台。
郭晓勇
作为本次峰会的唯一合作金融机构,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鲲鹏提出,民生银行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各项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2年末,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800亿元,增幅68%,增速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同时,民生银行也把对储能行业的支持纳入到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杨鲲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成山在主旨报告《关于新型配电系统发展与储能技术应用的思考》中提出,“双碳”目标下电网源-荷形态将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未来配电网中各种间歇性、随机性、模糊性因素的大量出现使系统整体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这就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应对手段,而电力储能将是重要调节资源,成本可能高,但却是其他灵活性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王成山教授还指出,未来数字化是配电系统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电力电子装备将是未来配电网架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微电网将作为大电网重要支撑性环节,成为解决分布式能源并网问题的有力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构成单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王成山
国家电网公司抽水蓄能和新能源事业部主任刘永奇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关于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认识与思考。刘永奇认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的发展有两大关键:技术突破和经济合理。从关注方向上来看,找准应用场景是储能科学发展和调用的基础,这就需要突破长时储能技术,解决日间至中长期电力存储调节难题;机制层面上看,商业模式丰富完善是储能规模化应用的保障,丰富完善电力市场尤其是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扩大辅助服务市场规模,为储能提供价值实现方式;技术层面来说,技术成熟经济合理是储能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储能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未来发展方向是高安全、低成本、大容量、高效率、集中式。
刘永奇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作《中国储能技术最新进展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吴家貌在《储能高质量发展助推能源转型》主旨报告中提出,全球储能装机迎来爆发式增长,安全性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指标,而系统集成质量差是储能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多起事故官方报告显示,60-80%事故原因由非专业集成导致。同时,储能系统核心设备众多,电池系统≠储能系统,想要实现全链安全,就必须摈弃简单叠加的传统集成方式。因此,阳光电源坚持“三电融合”理念,以专业集成,打造极致安全储能系统,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稳定难题,创新性提出干细胞电网技术,帮助储能系统提供惯量支撑、提升系统强度、快速恢复电网、提高辅助收益等,助力电网运行更稳定、更柔性。如同干细胞对人体组织的修复、净化、造血等功能。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 吴家貌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金梅从安全的角度对储能系统发展进行了阐述。许金梅强调安全是储能发展的基石,与传统电力装备相比储能安全仍待提升,储能安全需从电池做到系统集成,做好储能安全的难度远超其他应用。对此,宁德时代为储能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目标:失控不扩散—释放烟气不可燃—急速降温自稳定,并构建起储能系统多级安全防控体系,致力于打造核电级安全储能系统。许金梅还提出,未来行业需补齐储能安全两大重要板块,储能系统测试与实证和运行监控与智能诊断。
许金梅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对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剑辉认为,每一种储能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但是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目前的缺点能不能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快速解决;二是目前的优点能不能被其他的储能技术以更低的成本替代。张剑辉重点介绍了固态锂电池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固态电池从本质上解决液态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风险,已具备产业化条件。此外,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需要全面的核心技术融合,保障系统的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高可靠。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将成为助力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发展需要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打通。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剑辉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整合和安全电力部主任Pablo Hevia-Koch先生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我们分享了《国际视野下储能助力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通过国际视角表达了他们对于中国储能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为我们今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整合和安全电力部主任Pablo Hevia-Koch先生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专职委员、特级战略技术专家、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研团队总负责人郑耀东在主旨报告《新能源弃电的储能思考》中强调,使用价值发挥是新型储能发展的唯一出路。从新能源消纳角度来说,光伏配套产业、配储现象都有发生,也出现了一些储能建而不用、建而不调的现象,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影响消纳。郑耀东认为使用价值发挥是新型储能发展的唯一出路,最后新型储能的价值一定要靠使用来发挥。日后随着政策和市场的成熟,储能电站运行时间和市场机制有效发挥时,回报可能更快。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专职委员、特级战略技术专家、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研团队总负责人 郑耀东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终身教授丁玉龙从终端用能视角来谈储能问题。丁玉龙认为多能存储是提高能效的关键技术,一次能源到用户能源转换次数会越来越多,每一步都有损失,绝大部分损失变成了热能。所以说废能的应用非常重要。未来几十年碳中和能效提升可能要同时进行。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终身教授 丁玉龙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城讲述了在新型电力系统呈现的双高(高清洁能源占比和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下,高安全、高可用的规模化储能系统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这对PCS和电池都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PCS设备要具备高低零电压穿越功能、具备快速测量、快速响应、高转换效率等能力,来带动储能系统真正起到支撑电网的作用,发挥储能系统的使用价值。储能电池的高可靠性发展需要有可信赖的测试平台。随着储能电池向高压、大功率化发展,传统动力电池测试设备不再满足储能产品测试。此外,使用PCS测试是用户的无奈选择,市场急需专业大功率测试解决方案。索英电气推出了“4.5MW储能集装箱测试系统”,这是行业独家以专用高精度电池测试设备为核心而集成的储能系统测试解决方案。
王仕城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曾春保从储能电站安全和效率的角度出发为我们介绍了科华数能在系统集成领域的探索。他指出,储能系统各环节单一维度安全≠系统安全,集成环节多,问题定位主体不明确,多因素综合形成问题黑盒子。未来的储能行业依旧需要把安全性提到最高优先级,最终需要实现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LCOS最优。科华数能从系统出发,通过对顶层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综合能效、外特性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从而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
曾春保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杨智博在从度电成本的角度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设计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一些思考。他指出,从储能电站成本构成来看,电池组和PCS占比较大,所以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电池组,包括PCS的降本上。比亚迪做储能基本的逻辑就是在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整个系统中电池的占比,安全是根本。电池的占比不断提高,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整个系统效率。如何把安全、成本、效率三者做好,同时把电池占比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解决掉?唯一出路就是从电芯本身着手,怎么做出来更安全、更可靠的电芯,是解决安全和成本、效率三者唯一的出路。
杨智博
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王康分享了鹏辉能源在钠电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和思考。他认为,目前钠电成本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预计未来降本50%的来源在于化学体系/材料迭代,30%成本下降来源于规模效应。鹏辉能源在钠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例如独创正极配方体系,相对于传统体系,更环保,压实提高7%,成本低4%。今日,鹏辉能源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循环6000次的聚阴离子钠电产品,循环寿命3000次以上的层状三元产品。
王康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结合天合在光伏和储能的协同优势,为我们分享了天合储能解决方案。从光储融合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下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杨凯强调了三个突出,即突出协同、突出系统、突出效率。天合光能组件在全球已经排到前三,目前支架是保三争二,储能系统目前国内排名前四。也正是结合当下的储能发展大势和自身优势,天合储能确立了三个80%。瞄准80%的市场,包括美国和中国市场;瞄准80%的储能产品就是大储能;瞄准占80%成本的电芯,天合提出要做有“芯”的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杨凯
随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研究总监岳芬女士在高峰论坛上重磅发布了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暨2022年度储能数据。全球储能数据库由联盟于2011年起自主创建,是国内首个储能行业的数据平台,为用户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研判未来趋势、辅助决策、制定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已得到国际组织、政府、官方及社会媒体,投融资机构、储能企业等的高频引用,其客观性和权威性业已获得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并于2022年,荣获能源创新奖二等奖。历经十余年的沉淀和积累,数据库已发展成为目前行业内覆盖面最全,可以为用户提供线上高精准高价值数据与强纵深分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研究总监岳芬
储能联盟第四届常务理事会成员集体亮相
开幕式现场,刚刚完成换届选举的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第四届常务理事会领导班子和产业见面,在储能联盟的快速发展中,离不开这些长期支持联盟工作的一线的企业,恰逢储能产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将立足储能发展新阶段,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国际储能创新大赛获奖项目重磅揭晓
第六届和第七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于峰会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现场隆重揭晓了“2022和2023年度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2022和2023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2022和2023储能新锐企业奖”、“2022和2023储能年度人物奖”、“2022和2023中国储能杰出贡献奖”、“2022和2023评委会大奖”以及2023年新增的“2023储能明日独角兽”和“2023储能卓越产品奖”八大奖项。用以表彰获奖企业和个人在过去一年里为储能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推广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高峰对话——储能破局之关键
围绕“共谋电力新机制,共创储能新时代”的主题,今年的高峰对话的焦点在于讨论如何构建有效的市场环境,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瞄准行业痛点,力邀10位行业顶级专家和企业领袖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高峰对话。在电力市场泰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的专业主持下,对话持续两个多小时,在场观众以及线上直播掀起阵阵讨论交流的热潮。这是一场汇聚业主、技术供应商、规则设计者、专家学者、行业专家、全面深入的探究,也是一次融合产学研、多元思维的碰撞。(高峰对话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本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为期3天,将持续到2023年4月9日。活动展区汇聚300+储能展商,将为您展示最新的储能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还有一系列的新品发布、打卡抽奖、战略签约等精彩活动;主题论坛区聚焦储能热点话题,有30+场主题报告200+报告嘉宾。今年的储能展会可谓人气爆棚,接下来的两天,期待大家的光临!
联盟官微
关注政策、项目、企业、市场活动
联盟官方小秘书
入会、入群、产业交流、活动对接